2022/4/25
一、化粪池的功能作用
化粪池较早的化粪池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城市生活区内设置化粪池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积取肥料。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化粪池对保护水体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今,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化粪池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的作用已基本消失,化粪池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厨房米粒剩菜或卫生间纸屑粪便等通过水管排到化粪池分解降解,理论上不易堵塞,但实际上人们常疏于防患意识,难免会有许多毛发、塑料袋或者厨房油脂等不可降解的杂物顺着管道排到化粪池,久而久之,易造成化粪池堵塞满溢,对小区或我们的居住场所造成严重的污染和不变,想象一下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作呕画面,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平常不起眼的小小池子尽可能地敬而远之。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危害,化粪池安全管理也许并不能那么深入人心,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我们的钟老团队也提醒广大民众注意病毒有可能出现的其中一种容易被忽略的途径——粪口传播。实际上化粪池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人体中排出的粪便中,有1/3到2/3的固体成分是肠道细菌。因为许多可怕的疾病有害微生物是或者可通过粪便-口腔途径传播,比如肝炎、伤寒、霍乱、诺如病毒、小儿麻痹、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等,此外化粪池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是蟑螂、老鼠的老窝所在,因而当因为管理不善造成满溢或者井盖缺失,很可能就会促使生活在地下的这些蟑螂老鼠带着里面的病菌四处乱窜,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城市的美丽与环保离不开化粪池,同时它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人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更安全、科学地管理化粪池是疫情过后建设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要的一环!
三. 化粪池运营维护
1.设施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设施清掏和维修作业,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承担。
2.设施应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计划,应建立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清掏、检修制度,并作好记录。
3.严禁在处理设施上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堆码重物。
4.处理设施检查井和取样孔盖板应保持活动,不得密封;盖板应保持完好,如有破损和松动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5.处理设施周围应设防火警示牌,严禁烟火。
6.应定期检查处理设施的进、出口和连接管,如有堵塞必须及时疏通。
7.取粪口应保持清洁,无粪便污垢积存,且加盖密闭。
8.处理设施必须按清掏周期进行清掏,清掏时应对池体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
9.清掏作业时,应在池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牌。
10.清掏作业前3小时,必须打开井盖并借助机械设备进行充分通风排气。
11.清掏维修人员进入设施前,必须对设施内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相关气体浓度应控制在规定浓度范围内;同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止缺氧中毒的安全装备;作业时,池外应有人员协助,不得单人作业。
12.公共厕所的粪便(含化粪池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有关规定。经处理的粪便污水若直接排放,其排放水质应符合辖区内执行的生活污水排放标准。